在現代工業中,工業機器人正逐步成為生產線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它們不僅提高了生產效率,降低了人力成本,還在一些惡劣環境中保護了人類的安全。那么,什么是工業機器人?它們是如何工作的?又具有哪些特點和優勢?同時,我們也不得不面對它們的不足之處。本文將帶您深入了解工業機器人的奧秘,并探討其應用前景及就業前景。
工業機器人的定義
工業機器人是面向工業領域的多關節機械手或多自由度的機器裝置,能夠自動執行工作,依靠自身動力和控制能力實現各種功能。它們可以接受人類指揮,也可以按照預先編排的程序運行,現代工業機器人甚至能根據人工智能技術制定的原則綱領行動。這些機器人在工業自動化進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,推動著制造業向更高效率、更高質量的方向發展。
工業機器人的組成系統
工業機器人由主體、驅動系統和控制系統三個基本部分組成。主體包括機座和執行機構,如臂部、腕部和手部,有的機器人還配備行走機構。控制系統是機器人的大腦,負責發出指令和執行指令。驅動系統則通過接收指令來驅動機器人行走和工作。此外,工業機器人還包括以下子系統:
驅動系統:使機器人運行起來的傳動裝置。
機械結構系統:由機身、手臂和末端操作器組成的多自由度機械系統。
感受系統:包括內部傳感器和外部傳感器,用于獲取內部和外部環境狀態的信息。
機器人-環境交互系統:實現工業機器人與外部環境中的設備相互聯系和協調。
人機交互系統:操作人員與機器人進行聯系的裝置。
控制系統:根據作業指令程序和傳感器反饋的信號,支配機器人的執行機構完成規定的運動和功能。
工業機器人的特點
可編程性:工業機器人能根據工作環境的變化進行再編程,適用于小批量多品種的柔性制造過程。
擬人化:機械結構上有類似人的部分,如行走、腰轉、大臂、小臂、手腕、手爪等,并配備各種傳感器,提高了對周圍環境的自適應能力。
通用性:除了專用機器人外,一般工業機器人在執行不同任務時具有較好的通用性。
技術多樣性:涉及機械學、微電子學、機電一體化技術和人工智能等多個學科。
工業機器人的優勢
節省成本:隨著人力成本的持續增長,使用工業機器人能夠顯著降低人工成本。機器人可實現24小時操作,只需少數人看管或提前編程。同時,智能化工廠的生產模式更節省場地和土地資源成本。
方便監管:機器人的使用簡化了人員管理,減少了員工偷懶和規章制度執行不徹底的問題。
生產效率高:機器人生產時間固定,產量穩定,產品成品率高,有利于提高生產效率。
安全性高:在繁重、危險的工作環境中,機器人能有效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,保障員工安全。
工業機器人的不足之處
易用性不如人類:機器人結構復雜,操作需專業培訓。不當操作可能導致安全事故。
不具備創造能力:機器人缺乏自主意識和情感創造性,無法應對突發情況和藝術成分較高的工作。
作業平穩性問題:由于關節間隙的存在,需要考慮運動副間隙影響下的機器人平穩作業問題。
布局多樣性:工業機器人往往針對特定工藝流程開發,工藝變化時可能需要優化甚至重新設計。
工業機器人的種類
移動機器人:具有移動、自動導航、多傳感器控制、網絡交互等功能,廣泛應用于機械、電子、紡織等行業。
點焊機器人:性能穩定,工作空間大,運動速度快,負荷能力強,焊接質量優于人工。
弧焊機器人:主要應用于汽車零部件的焊接生產。
激光加工機器人:將機器人技術應用于激光加工中,實現更加柔性的激光加工作業。
真空機器人:在真空環境下工作,主要應用于半導體工業中晶圓的傳輸。
潔凈機器人:在潔凈環境中使用的工業機器人,廣泛應用于現代工業產品生產。
工業機器人的應用
工業機器人最早應用于汽車制造工業,常用于焊接、噴漆、上下料和搬運。隨著技術應用范圍的延伸和擴大,現在已廣泛應用于各種惡劣環境和重復勞動中,提高了勞動生產率,保證了產品質量。具體應用包括:
惡劣工作環境及危險工作:如壓鑄車間、核工業等有害于身體健康并危及生命或不安全因素很大的作業領域。
特殊作業場合和極限作業:如火山探險、深海探密和空間探索等人類難以到達的場合。
自動化生產領域:焊接、材料搬運、檢測、裝配、噴漆和噴涂等。
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就業前景
就業崗位:
工業機器人及其關聯設備制造企業:從事機器人及其相關機電設備的應用、編程、調試和系統集成等工作。
工業機器人系統集成商:開發、安裝調試、技術支持等專業人才。
工業機器人的應用企業:操作、編程調試、維護等技術人才。
就業前景:
工業機器人作為先進制造業中不可替代的重要裝備和手段,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制造業水平和科技水平的重要標志。我國正處于加快轉型升級的重要時期,機器人產業的發展急需大量高素質高級技能型專門人才。因此,學習工業機器人專業的就業前景是比較不錯的。隨著制造業的智能化和自動化程度不斷提高,工業機器人的應用領域將更加廣泛,對專業人才的需求也將持續增長。
通過以上內容,我們可以對工業機器人有一個深入的了解。它們在現代工業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,推動著制造業的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。同時,我們也應正視它們的不足之處,不斷探索和改進,使其更好地服務于人類社會的發展。